内容提要:长征途中,周恩来机智地从张国焘的押解队伍中救出了廖仲恺的儿子廖承志,为新中国留下了一个杰出的外交人才。
1935年,当红二、四方面军进入甘肃省和宁夏后,到了黄河边,周恩来的病情已经好转,尽管人很瘦,但已经能独自骑马了。这时他知道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已经同意北上,可能不久能会合在一起了。
中央领导人终于可以松下一口气。这之前,他们已经连夜开了好几天会,商量如何阻止张国焘分裂红军,说服他执行中央北上的命令。
周恩来当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政委,他一直很牵挂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廖承志,这种牵挂不仅因为周恩来认识廖承志的缘故,更多的原因是他和廖承志的父亲、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很熟悉。自从廖仲恺被国民党右翼分子暗杀后,周恩来一直关心照顾着他的家人。这次廖承志也跟随红军长征,周恩来原想让他跟在身边的,可是廖承志自己愿意和朱德他们去红四方面军,说是锻炼锻炼自己。
可是廖承志到红四方面军后,发现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是个野心勃勃的人。廖承志和他父亲一样,天生一副直性子,就不留情面地和张国焘错误思想作斗争。张国焘哪里能容忍一个年轻人的指责?他恼羞成怒,将廖承志打成“反革命”,并且开除出党,由保卫部门押着随队行军,并准备将他处决掉。
看来周恩来的牵挂不是没有道理的,尽管他当时并不知道廖承志因不同意张国焘的意见而遭厄运,但想到廖承志和骄横的张国焘在一起,心里就觉得不踏实,看见后面有红军过来就打听廖承志的消息。
周恩来自己也没有想到,他会在途中和身为囚犯的廖承志相遇!
这次相遇和十年前相识,可谓是天渊之别!
周恩来是1924年认识廖承志的。
那时廖承志才16岁,在广州岭南书院上学。一天晚上,周恩来去廖仲恺家,正好廖承志从学校回来,可能是来访者那炯炯有神的双眸和两道刚毅的浓眉,以及和父亲低声交谈的谨慎模样,引起了廖承志的好奇。
周恩来走后,他问父亲:刚才那位身穿白帆布西装的客人是谁!
“你不认识他?”父亲故意做出惊讶的样子。
“他是共产党赫赫有名的大将——周恩来!”
以后廖承志又见过周恩来几次,渐渐熟悉了,周恩来比廖承志大了十多岁,可他们在一起谈论时政、交换不同看法时,倒是很像同辈朋友。
十年后,这位当年更像大哥的长辈在长征途中成了廖承志的救命恩人。
廖承志被人看押着,正低头慢慢地走,突然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,他抬头一看,马上的人竟然是他非常熟悉的周恩来——周政委!
他思想上没有一点准备,竟不知如何是好。
是同周恩来政委打招呼,还是背过脸去?他不想因熟悉而给父亲的老朋友带来麻烦。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,周恩来下马走了过来。因为他已经看出廖承志的处境,所以他脸上毫无表情,好像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。他没有和廖承志说话,只是当着押送人员的面,紧紧地握了一下廖承志的手,然后上马走了。
那天晚上,周恩来派通讯员把廖承志叫到司令部。
廖承志一进去,又一次感到不知如何是好。屋里坐满了人,有张国焘,还有红四方面军领导,也有中央派到红四方面军的朱德、刘伯承等,他们都严肃地坐在那里。在这之前,廖承志已经听说张国焘下达了对他执行枪决的命令,心想,是不是执行死刑前再审讯一次?但他看见有周恩来在场,不知怎地心里反倒踏实了。据他所知,周恩来是不会善恶不辨,随便置人于绝地的。
张国焘当然知道周廖两家的亲密关系。不过,他还是明知故问周恩来:“你们俩早就认识吗?”
周恩来没有直接回答他,佯装声色俱厉地问廖承志:“廖承志,你认识了错误没有?”
周恩来在这里没有像以前那样唤他承志。他刚想为自己申辩几句,可是看见朱德朝他微微摆了一下手,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周恩来的计策,就老老实实回答说:认识了。
“认识深刻不深刻?”
“深刻……”
“改不改?”
“改——!”廖承志好像是家长面前的孩子,一一做了回答。
“改了就是好同志!张主席还是欢迎你的。”周恩来将张国焘的嘴给堵了起来,为廖承志的“错误”结了案。然后,他叫廖承志留下吃晚饭。
在吃晚饭的时候,周恩来故意不理睬廖承志,只同张国焘说话。朱德在桌子下悄悄踩了廖承志的脚,叫他不要老抬头想和周恩来讲话,老老实实吃饭!
廖承志估计朱德和周恩来已经串通好了,用严厉训斥他以博得张国焘喜欢的方式,解救他。饭毕,周恩来还是没有笑脸,立即让人把廖承志带走。
张国焘本来已宣布当晚将廖承志处决,可是见周恩来站在他一边训斥了廖承志,而朱德也没有像以前那样为廖承志说好话,张国焘觉得周恩来给了他面子,心头的火气撒掉一半,气顺多了。
他又下令,不杀廖承志,以观后效!
从死神手里逃脱出来的廖承志,非常感谢足智多谋的周恩来,是他一顿愤怒,一场无情训斥,才有他廖承志的一条性命。
也是这条被周恩来挽救下来的性命,不仅使革命先烈廖仲恺保存了一个后代,也让新中国外交战线多了一个杰出的外交官。
图为邓颖超与刚出狱的廖承志。童小鹏摄